形容陪伴孩子成长的成语?
寸步不离
成语释义: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如影随形
成语释义: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三迁之教
形影不离
成语释义: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容陪孩子成长的词语?
率真可爱 活灵活现 吊尔郎当 落落大方 秀外慧中 聪明伶俐
识得大体 乳臭未干 黄口小儿 弄鬼掉猴 踢天弄井 憨状可掬
童言无忌 憨态可掬 牙牙学语 金童玉女 天真无邪 人小鬼大
古灵精怪 活泼开朗 垂髫稚子 天真活泼 可爱无邪 冰雪聪明
粉雕玉琢 齿白唇红 聪明伶俐 彬彬有礼 虎头虎脑 聪明伶俐
生龙活虎 人小鬼大 娇小玲珑 口齿伶俐 活泼可爱 少不更事
孺子可教 鹤发童颜 虎头虎脑 黄发垂髫 尘饭涂羹 让枣推梨
黄口孺子 黄口小儿 黄童白叟 敬老慈幼 青梅竹马 天真烂漫
让枣推梨 神***飞扬 笑逐言开 昂首挺胸 谈笑风声 若无其事
神态自若 眉飞色舞 神***奕奕 愁眉苦脸 容光焕发 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步履轻盈 大步流星 飞檐走壁 大摇大摆 定睛一看
对孩子的陪伴和孩子自我的成长,家长应该如何选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说实在的话,这个问题有点大,不太好回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的。但这个陪伴应该是个有质量的陪伴。这个质量是指有效的陪伴而不是以陪伴时间长短为标准来衡量的。
万事都应该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好,也需有所准备才能将事情办好。而在中国,偏偏在这个最重要的角色或者职业上有许多人并没有通过学习去掌握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思想上没有做好准备可能已然成为父母。这时才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怎样做好孩子的父母?怎样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这当然你需要通过不断与孩子互动,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的,这就是陪伴与共同成长。
许多父母最通常的办法是请来长辈代为照料。这个长辈的陪伴也为陪伴,但多为质量不高的陪伴,与父母的亲自陪伴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把农村的长辈陪伴的孩子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有许多文章讨论过,这里不做过多涉及。
城市则多为长辈照料日常,孩子的父母晚上加以照料,这种好些,孩子身边至少有父母在,但长辈的育儿观念不同。也往往有冲突,要加强相互沟通,但在中国有一个观念,孝字为先,听老辈的。而在育儿问题上实际上应该以孩子'父母'的观点为主要的。老辈应该听年轻一代的 。如观念上大过悬殊,长辈又沟通不畅,建议年轻的父母乙自己带,否则等问题出现再纠正实在太难。
或甚至有父母图省事推给长辈,隔辈照料自然也出现许多问题,因时代不同,观念相差很大,孩子长大的可能出现许多问题,你自己图省事,怪不得别人。
想要有效陪伴孩子,你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或爸爸,与孩子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机制。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合格的父母。这需要时间,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通过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获得孩子的认同。这时孩子会听你的话。并成为孩子的各方面的榜样。等孩子长大了,开始觉得你所知道的有限,你所做的也不一定十分对,需要寻找新的榜样开始自我成长了,作为家长就要学会站在孩子旁边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环境。使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能否恰到好处地面对这些问题,是亲子关系是否良好的重要保障,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关键。
比如这些问题:
1.言出却不行。父母的承诺过大,说话时不经思考,“你再不听我就把你送人!”“你再不收玩具我就全部扔到垃圾桶!”“你再不走我就不管你了!”……规则没有限制,自己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一说出来孩子都认为你肯定不会那样做。
2.不做好榜样。父母把教养踢给教育机构,想着自己只要花点钱就好了。自己一有时间就沉浸在网络和牌桌上,有时候甚至“光明正大”地在孩子面前做这些事情。不花时间的教养,不花时间的陪伴怎么可能有好的亲子关系呢?
3.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从来都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一下事情的难易程度。
4.不尊重孩子的世界。孩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在孩子眼里都是真实的)时,大人却要用自己的理性泼冷水,甚至冷嘲热讽。
5.不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兴趣。可是父母却要用大人以为的优秀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就拿考试成绩来说,第一名只有一个,每个人都第一名怎么可能?
6.说话毒蛇,冷嘲热讽。父母有自己的个性不错,但是说话时也要注意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质量的“冷嘲热讽”是基于事实的分析和判断,有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凭着自己的性子胡说八道。
7.不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父母往往都会把面子和权威放在首要地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容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如果父母能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能够改正,这对孩子的影响应该不小吧。
8.不允许孩子犯错。父母可以自己犯错,可是不允许孩子犯错。可是,怎么可能事事都如意呢?父母教给孩子的难道不应该是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吗?
9.不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往往听到风就是雨。尤其是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或者听说老师说了孩子的问题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发飙。这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冷静,给自己和孩子都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去面对问题。如果最后在孩子那里形成的印象是:全世界都不理解我。你该怎么办呢?
10.不欣赏孩子的长处。父母往往聚焦在学习爱成绩的具体数字上,不去分析孩子的具体考试心态和过程。也不去想孩子的其他优点。因为在父母心中,结果总是比过程更重要。
11.不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做什么事(玩游戏、看电影、讲故事、上课行为等)都没有规则的话,孩子自控力是没有办法形成的。自控力不是仅仅在学校,在大人面前的表现,而是孩子对自己行为和话语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控力越好,越能在各种学习和游戏中保持专注,并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进而让自己更健康、快乐。
12.不让孩子适度冒险。冒险并不是非要去北极或者登山才算。冒险可以是一些孩子愿意去做的事情,比如爬上梯子去取东西、爬上书架自己取书、爬树摘果实、从草坡上滑下等等,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会被很小心的父母或者长辈拒绝。
上述问题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注意了、改变了,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这样的教养就是高质量的教养!孩子的自我成长才会焕发出蓬勃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