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很努力用功,但是效果却很差,家长如何来助力?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努力才有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好像“努力”就是学习的良方,是事实却往往不是这样。
我看到了很多学习很努力用功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学习成绩却并不好,于是引发了我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努力才是正确的努力?才能让我们取得好成绩?
大前提:努力很重要,但要摆脱低水平努力
这位提问的家长说,“孩子学习很用功”,从学习态度上来说,这是值得表扬的事情。毕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
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家长说,“效果却很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设,孩子的努力水平低,所以取得的效果也有限。
好在家长看出了“努力不等于学习好”这个不等式里有问题,并且愿意用积极的态度协助孩子改变现状,可以说,这个孩子是很***的。
我希望帮到孩子,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端正自己的认知。努力很重要,但要摆脱低水平努力,让孩子有方法的高效努力。
方***:讲究战略和战术,努力才有回报
很多时候努力没有回报,就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可实际上可能是因为缺少战略和战术造成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努力这件事情上尤其如此,要讲究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开始学习时,是有方向,有目标的。可是随着努力程度的加深,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一种错觉当中,把努力当成是目标,沉醉于自我感动中。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学习前就要进行好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过程中打算用什么方法或反馈来检查学习的效果?
学习规划就像是一盏明灯,能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指导孩子做好一个学习规划,能够帮助孩子避免为了努力而努力。
2.努力要有效率,分清轻重缓急,要事第一
我们常说,要进行时间管理,我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和这些方法相比,去选择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更加重要。
很多孩子在学习时也是这样。先做自己喜欢的或者简单的内容,甚至故意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来拖延时间,结果导致花在弱势功课上的时间特别少,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努力不等于埋头苦学,努力也可以有很高的效率。先去选择那些重要的、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取得的成果会更大。
3.努力要有方法,可以省事偷懒,拒绝死学
我一直以为,学习是一件需要身体力行的事情。如果依靠别人的力量去学习,那就不算真正的努力。可事实上,所有的学习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的。
所以在孩子学习时,可以教孩子省事偷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一些不必思考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学习任务交给别人,如一些字词的整理,一些语法例句的总结,就可以借助工具书完成。
努力是对的,但是努力不等于死学,要教孩子灵活应对。
4.努力要做回顾,一次比一次强,及时复盘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我们可能会安慰自己,“没关系,努力了就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可实际上,努力是可以产生复利效应的,也应该产生复利效应。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及时的复盘与回顾。
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后,可以让他复盘一下: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然后一次次地调整自己的努力。
结束语:孩子学习很努力用功,但是效果却很差,自信心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需要家长及时鼓励。同时,也要认识到,努力不仅是态度,也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事前有目标有规划,事中有方法有策略,事后有回顾有复盘。
希望孩子能够有方法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长就是努力用功。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最终都是要衡量结果的。就以学习为例:
学习结果=学习时间×学习效率
比如一个孩子学习了4个小时,但是其中有三个半小时在魂游天外在发呆,还有半个小时在漫不经心的做了点作业。你会认为这个孩子是在努力在用功吗?但是现实是即便是孩子本人,他也觉得自己花了4个小时在学习,而不认为自己仅仅学习了半个小时,而还有三个半小时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成人也是如此,有很多人忙忙碌碌工作了一天,但是事实上最终如果,到下班的时候来总结一下,可能也就接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电话,看了几条新闻。真正工作的结果惨不忍睹,但你不会认为你这一天没有在认真工作。
回到孩子的学习上,有一个很糟心的词叫脆弱知识综合症。多数孩子深度学习从来没有发生过,而知识的掌握都非常的脆弱。所以很难想象这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对于多数家长和老师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过程。而每个孩子真正需要改善的是学习的过程,而学习过程好了以后,结果自然不会差。
所以,家长与其去关注孩子学习的糟糕结果,不如去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断的跟孩子一起来改善他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提升他的学习效率,自然就能够取得好的结果。每一个学习不理想的孩子,都有不堪的学习过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学习很努力,作父母甚感欣慰。努力了,说明学习态度没问题,毕竟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但是,努力了未见其效,家长该如何助力呢?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调整好心态,鼓励孩子努力
考试结束后,无论孩子成绩如何,作父母的首先要肯定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孩子这时需要的是你的鼓励和赞扬,让他能继续坚持下去!因为每个孩子心中都藏有梦想,都渴望成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父母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从而保持孩子学习的动力。
2.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很努力用功,成绩却不理想。作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查找失分的原因,比如:做作业的效率是否低下;上课不够专心;错题没有及时归纳总结;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透彻等等。找到原因后,制定计划,有的放矢。家长[_a***_]他、督促他一步步实现。
3.多方沟通,协同作战
首先,家长多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课堂:是否积极发言?是否专心听讲?……作业:是否按时独立完成?批改过的错误是否订正?……习惯:学习习惯如何?有对课文预习复习吗?不懂能问吗?……其次,多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在家学习习惯。不要孩子边玩边做,或边吃边做,亦或者:周围环境嘈杂,麻将声、电视声、说话声,声声入耳。这样的环境孩子怎能安心读书呢?
总之,当孩子努力用功无效时,作父母的不要一昧地谴责、怒骂,而是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陪伴鼓励孩子!只要坚持努力,讲究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方法,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我小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很努力,可是成绩总是上不去。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找不到答案。直到自己做了老师,亲身接触了那么多学生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时候即使你已经努力到一百分,但是方法或者方向不对,那么所有努力都等于白费。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整方法,如果调整了多次方法还不见效,那么有可能就是方向不对了。
所谓方法,即学习的技巧、策略、包括新知识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归纳方法等等,种类非常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所谓方向,拿高中生来说,文理科的选择要慎重,如果自己特别擅长的是文科,却偏偏往理科努力,那结果也不会太好。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