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真的是无用的吗?
大家好,我是川妹讲英语,无用的知识对孩子发展肯定是无用的,但是这个问题首先得有能力鉴别什么是有用的知识什么是无用的知识,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鉴别不来或者缺乏这方面能力,你又怎么知道哪些知识是无用的呢,与其说是无用的知识倒不如说是你认为无用的知识,现在是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鉴别知识是不是有用,首先我们得有鉴别的能力,不然一切都无从谈起。
你是怎么确定这个知识无用的?
有用,无用仅仅是每自己的评价,可能你一生没有遇到过运用这个知识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知识无用,只是在你眼里觉得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作用罢了
每个知识都是有用的,有的在你发展道路有着显著的成果,比如,高中知识,有的没有显著效果,但它默默提升了你的气质,这都是在经历岁月以后沉淀的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什么知识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其实,除了必要的常识性知识以外,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人是遗忘的动物,所以学校教育在知识方面,更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某个知识点遗忘了,通过互联网查一下就会想起来。但没有知识体系,缺乏认知纬度,在未来社会却会成为“睁眼瞎”,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认识不是无用的,因为有用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学到专业的技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可以有安身立命的自技之长;无用的知识虽然不能经世致用,但可以修身养性,让人的内心复习安定,可以在焦虑的繁琐生活中有个自我隔离的空间
错误的观念才是要警惕的,要纠正的。消极颓废的人生观,要改变的。
有些时候吧,常识可能更重要,比如:孩子小时候不要离开爹娘,赚了钱不要在农村盖房(尤其偏远农村),人在这个城市工作不要到另一个城市(非老家)买房,买房要***,尽可能多贷,还款期限尽可能长。。。。。。。。
关于成长和知识的诗句?
1、《勤学》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释义:
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2、《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释义: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
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3、《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家小学二年级孩子是这样安排的
2:我家从小没有午休习惯,所以课外学的基本都在中午,吃完饭看课外书玩一会开始学习(1)十分内跟读一篇英语绘本,这个已经坚持一年了,每天都读(2)十分钟内做一页口算速算(3)2天背一篇文言文(4)2天背一页成语接龙,也坚持很久了,一本130多页也快背完了(5)学习新概念英语,这个学习比较慢,快一年了才学习50多课[捂脸][捂脸],不过他现在还没学习英语,新概念我要求他背课文,单词提汉语会英语,不要求会写,这些做完了就玩会吃点水果去上学
3:下午放学就在小区跳绳玩,一天要求跳绳1200个,也坚持一年多了,跳完就和小朋友玩,吃完晚饭写作业,一般8点左右能写完,写完就刷牙冲凉看会书 九点半之前睡觉
4:周六上兴趣班,玩,每周日都会有半天时间带他们出去玩,爬山,骑车等户外活动
总之,感觉他们学的不错,玩的也很好,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