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无效影响工资的支付吗?为什么?
- 为什么出卖人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并不影响买卖合同效力?
- 签合同对合同内容没有告知即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吗?
- 协议与合同的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和无效的区别?
劳动合同无效影响工资的支付吗?为什么?
我觉得应该从劳动争议的角度回复,系统的说下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劳务争议,也称劳资争议,是指劳资关系当事人之间因为对薪酬、工作时间、***、解雇及其他待遇等工作条件的主张不一致而产生的***。
1)目前我国劳动争议现状
†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 其他性质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明显超过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
† 劳动者的申诉率高,胜诉率也高;
† 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大多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
†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依法裁决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2)劳动争议的原因
劳动争议的原因
宏观原因
①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具体经济利益差异性更加明显;
②劳动立法及劳动法规的制定滞后且不配套;
③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④过去劳动关系中长期遗留问题的显性化。
微观原因
企业层次
①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或不依合理程序制定;
②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少在劳动争议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
④一些企业知法犯法造成劳动争议。
个人层次
①贪图私利,钻企业政策空子的心理;
②法制观念淡薄;
③习惯观念制约。
3)劳动争议的主要类型
①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②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③因除名、辞退和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④因工作时间、休息休***、社会保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⑤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4)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我国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分为调解、仲裁和诉讼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机构是: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及人民***。
5)劳动争议处理基本原则
† 调解(第三方介入)、协商(当人事双方)和及时处理原则;
†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即合法原则;
†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即公平公正原则;
† 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
一、劳动合同无效影响工资的支付吗即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公司依旧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确认。该法第二十八条还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二、劳动合同无效有哪些后果?劳动合同无效一般分为合同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情况,无论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无效部分自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合同无效会产生以下法律效果:1、劳动关系归于消灭。2、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支付报酬。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无论那方过错,只要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劳动报酬,但是劳动者与企业串通,恶意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除外。劳动报酬的数额,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进行,没有约定的数额按照近似岗位的职工平均工资确定。3、有过错的一方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4、用人单位应承担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前的各项***待遇。包括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但是劳动合同因主体不适合而无效的除外。如果劳动合同因劳动者原因而无效,用人单位则无需承担劳动者各项***待遇。劳动合同无效影响工资的支付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劳动无效,单位也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书面文件。在劳动合同中,一般都会劳动者的工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约定,一旦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者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劳动合同无效并不影响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工资。如果单位以合同无效为由拒绝向您支付工资时,您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依法***。
为什么出卖人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并不影响买卖合同效力?
善意取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占有人虽然对动产没有所有权,但与受让人签订了合同,支付了合理对价,并交讨了动产,买卖合同有效。
虽然出卖人没有所有权,但不动产登记在出卖人名下,与受让人签订了合同,支付了合理的购房款,交付了不动产,并办理了不动产变更登记,买卖合同有效。
签合同对合同内容没有告知即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吗?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不一定是无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在不知道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这样的合同被认为是无效的,因为它涉及非真实的意思表示1。然而,如果合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的,但后来本人表示同意、追认甚至默认,则合同有效。如果合同是由有授权的代理人在其授权范围内签订的,或者当事人自己签的合同是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这样的合同可能是可撤销的,但在撤销前是有效的2。
此外,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依法进行,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些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
综上所述,虽然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后来追认或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这样的合同可能是有效的或可撤销
协议与合同的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协议与合同法律效力有很大的区别的,协议书只是体现了双方的真实意图,但是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来共同约束双方的执行结果。
合同则是在双方真实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了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来约束双方执行达到双方的签订合同意图的。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和无效的区别?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无效自始至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