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没钱时,要放弃无效社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不太认同这句话,什么是无效社交,凡事都要有目的性吗?人重要的不是有钱没钱而是要具有一定的品质,很多人没钱但一旦朋友有困难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你全心全意的对待他人虽然不能得到全部同等的对待但还是有把你当做真正朋友的人
其实并不太认同这句话,这里我们不去纠正到底是不是应该无效社交,我只知道如果一个太功利的人是不值得深交的。
如果做任何事情和任何人交往,都要把功利摆在第一位,那一定没有好的结果,就像你的好友约你去聚餐,去爬山,去***郊游,当你特别烦躁的时候,朋友的出现并不是没有价值,而这种相互的价值,我们看起来可能更加纯粹一些,当然也能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和源于幸福友情的真挚时刻。
如果我们生存的社会没有这些纯粹,身边充满了功利心的人群,那到最后各个阶层只会更加明显,因为到那个时候这个社会就失去了爱,失去了关怀,失去了真挚,因为很多人把利益摆在眼前的时候,任何不利己的行为都有可能是浪费时间的,或者都有可能是无效的。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不为他人奉献,没有爱的世界...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太注重实用主义了,反而失去了那些快乐和期望的纯粹美好。把得失挂在嘴边,总计算着自己的损失消耗,到最后拥抱我们的只有焦虑和抑郁。
当然也可以相信,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不平凡的,但恰巧生命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之余还能创造我们叹为观止的益处,而这些都是利他的。
所以我们生命当中可以少一些有效无效的分别,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分别和比较,让我们更加的困惑当下的生活,愿我们都能用心去感受周边每一个无限的生命。
希望这样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如果对心理科普或者心理引导技术感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
社交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论有钱没钱,人类都是群体动物的本质不会变。社交可以说是一种***的刚性需求,即是心理活动的需求,也是生理活动的需求。所谓有效无效社交,更多是对具有强烈目的性社交的社会属性的功利性定义。
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确实为社交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性,地域和时空的阻碍逐渐被打破。因工作需要而必须产生的社交活动更强调目的性和成功概率,因此有了有效或者无效的概念。
性格外向的人,无论在什么场景,都很容易自发的与外界产生互动,可能是功利性的,也可能是自然行为。
功利性的社交,更强调社交的实现效率和可能带来的符合预期的积极的结果,毕竟为了实现某些目的,在已投入必要的资源的前提下,还是要看回报的。
但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也会经常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些非功利性的社交,这类社交,顺其自然就好。具体是否要强调社交行为的有效或者无效,看你对社交属性的需求了。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放弃无效社交。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到底什么是无效社交?
现在人都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否则我们会迷失在混乱的人际关系之中。
当一个人的内在是非常混乱的时候,当他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当他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的时候,他必然会陷入到无效社交当中去。他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向社交活动当中去索取。其结果往往是徒劳无获。
社交活动的本质实际上是价值交换。当然围绕着这个价值交换,我们要做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打造自我的价值,我们要培养感情,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换。
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钱的多少,实际上在于他能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用现在的话说,能让别人舒服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
所谓的价值,永远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对我们自己而言,做一个幸福开心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开始用价值来衡量自己,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估价,为将来某一个时刻的价值交换做出准备。
在没钱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样看待人际关系呢?
实际上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更应该走出家门,进入到人群当中去。没有钱代表的是财富的不能流通,财富的流通必然来自于交流,人与人之间能够正常交流才能够带来正常的财富流通。
越没有钱越需要人际关系。我们在人际关系当中能够获得多少并不取决于别人,完全取决于自己。
如果我们是一个有明确的目标的人,如果我们是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早晚有一天会兑换成价值。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向人际关系当中去索取,那么我们必将一无所获。这样的人际关系就是无效社交。
一个缺乏人际关系的人常常是一个没有钱的人。道理很简单,因为财富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当然在更高的层级上讲,财富来自于内在的价值。相对于刻意培养人际关系而言,打造自我的内在的强大更加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成为我们兑换价值的渠道。其前提是自己要有价值,否则再好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兑换出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