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也学不好怎么办?
当你觉得有这么一个人是真正需要你,甚至也能给到你正反馈的时候,你就是有用的了。
至于其他,所谓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过是浮名罢了。
千年来,枭雄人杰数不胜数,那又能怎样呢。
“觉得自己没用”主要指哪些方面呢?当你给自己如此评价的时候,想着应该发生了什么事儿?发生这件事或者些事儿时,你的感受如何?对你的影响又如何?具体事儿具体解决,不要一票否决哦~ 当你“觉得自己没用”的时候,能告诉我“有用”是什么样吗?
人都差不多,没有谁特别有用,也没有谁特别没用。认为自己没用,一个是缺乏自信,第二个是没有去用自己,不去用自己,自己肯定就感觉自己没用啰。
学什么,一定要先喜欢,只要喜欢上了就能学好。
用心去做吧,只要用心去做,你不会比别人做得差。
用心去做吧,你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
倘若你自己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那我敢断言,就算身边可以给予你助力可以拉你一把的人,也会悄然地对你改变想法!这个社会很现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你,但你自己绝不能放弃自己!人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的一生坎坷曲折会遇到不少,但这些都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也别总想着别人来帮,只要你敢对自己下狠心坚持不懈的去学一些技术,日久必成,只要你拥有这种心态,不管你学那一行,恒心加毅力,他日的你必成大器!
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也学不好怎么办?1.总觉得自己没用,是一种心理暗示,会给自己在做事和学习时带来无形的压力,所以要先摆正系统,让自己自信起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
2.是不是给自己设置了太高或太难以实现的目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于不擅长的总是会学起来很费劲,这需要自己懂得取舍,扬长避短,不要什么都去学,给自己腾出精力去学重点。
3.对于必须要学的内容,应该按照其规律、有步骤有条理的去实施,不要急功近利,直到完成为止。
总之,相信自己,多找方法,懂得取舍,经常思考,你会觉得自己能学好的。
有人问,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比如高等数学等等到了社会上都是没用的,该怎么回答?
问得好。
大学是另一回事,不讨论。这里只谈高中。高中知识确实多数都是“没用”的,这是事实。为什么要中学生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看似“没有用”的知识?这些“没用”的知识是不是真的没用?
高中是学生打基础的过程,更是竞争的过程,筛选的过程,把年轻人分类的过程。这个过程比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那只是评价手段,真正的核心是,在这个教育体系下,比的是你比周围人强多少。
首先得弄明白,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高中是为了学习知识?对,但不全对,高中的知识尤其是我们的高中教授的知识,大多数属于冗余知识,对将来的工作生活帮助很有限,基本上就全世界范围来说,高中就是一个普及教育,本没有必要学习如此多如此深的知识。我们的高中,目的就是为了高考。
高考这根高中教育指挥棒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困扰着学生,同时困扰着家长的问题。 答案是残酷的:高考是个把学生分层的过程。
如果高中仅仅是素质或者普及教育阶段,很多知识的深度大可不必如此。比如高中数学,那些解析几何微积分数列,除了极少数今后从事数理科研的学生,绝大多数高中生这辈子不会再碰一下,况且大学里还要再读令人发指谈虎色变的“高数”;物理化学也是如此,除了今后搞化工,比如啥二苯基乙烯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到,那就本不必让全体高中生陪绑。再比如英语,学了六七年,以口语为主教学倒也罢了,已经全球化了嘛,保不齐哪天碰上老外兴许能用得上,可是我们的英文教育强调语法时态书面表达,结果呢?绝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根本无法用英语交流的——不是英语没用,是教育方法没用。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高中教育的意思,只是分析为什么我们的高中需要教授那么多“不需要”的知识。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些看上去不需要的知识,量很多,很难,需要高中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学生更加自律,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需要花费家庭更多的资源投入,以此来把每年全国近1200万高中生分类,分成三六九等。考试最好的,985/211;考试成绩较好的,普本;一般的,二本;差一点的,三本专科。
为什么要这样把学生分类分层次?高考成绩跟今后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并不能划等号,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都知道高考成绩只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之一,成绩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可靠的标准,高考成绩本身跟今后的深造工作人生成就没有直接关系。比如美国,尽管也有SAT要求,份量却不重,他们有其它的一整套录取方法,比如体育艺术,比如社工,比如课外研究(科学,教育,慈善,政治等),还要有推荐人。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尝试过,点招,自招,体育艺术加分等等。结果可想而知,国情嘛,都懂。 于是,就只有一个方案是“最公平”的,“最不坏”的:唯分数录取。
***永远是紧缺的,顶级大学只能收十几万,那就前十几万入985;好大学能收五十万,那就五十万211;再加上好点的一本,差不多一百万就够了。为什么是一百万?因为教育***是跟社会人力资源相配套的:我们的社会,每年留给新人的“好工作”“好位置”就差不多是百万,也许还少一点,少一点怎么办?提高要求就是了:本科不要,只收985研究生!好单位哪怕看门我也要求985!
所以,高中知识多,难度大,就一个目的:挑人。
这个问题很搞笑!!!我们来打个比方吧。
你家买一窝小鸡来喂养,这其中是不是会[_a***_]各种状况,而使得有些小鸡没长大就死了?那既然反正没长大就死了,你刚开始会不会挑出来几只认为会死的扔掉?
再比如说,你种菜,一大地种了很多菜,由于天灾人祸,是不是会有些菜死掉?那既然这样,按你说的思维,可以干脆就不种那几颗菜了,费心劳神最后还死掉了。
这人也一样,每个人的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学校也不知道哪个学生会有出息,哪个会成为什么领域专家,教授或前沿高端科技领头羊。只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为学生们以后成材打好基础,然后实行严格的高考制度,从这个教育过程中慢慢淘汰。
你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识到社会后,没有使用,可能是你生不逢时,也可能是你半途而废,再或者你怀才不遇。但万一你努力达到了一种人生高度,需要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和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时,你不可能再掉过头重新进学校学吧?
关于读书没用的例子?
在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读兵法,年轻时在兵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最后大败。纸上谈兵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