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日本公开宣布:工作时间上四休三,效率反而提高39.9%,你怎么看?
企业想做大,一定不能让员工吃亏,海底捞给员工住公寓配保姆做出了全国最牛的火锅;华为把99%的股份给了员工自己成了世界第一。企业多给员工发工资发***,员工肯定会感恩玩命的干。那些整天忽悠员工拿3000块钱的工资干30000块的工作才算人 才的老板,有谁成了真正的大富豪?那些把别人当傻子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充沛的精神下才能提高效率。目前很多员工虽然在岗,工作时间长,但是效率很低。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2.人性问题,当员工为了能在休息时间不被工作打扰,就会高效率的在工作时间把工作完成。3.休息时间增加,也提高了员工的好感度,也能提高效率。
其实这个新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曝光过了,但不是以具体时间来说的。确切的说微软在人才待遇上已经突破了时间的模式,真正做到了在家都能办公的状态。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微软这么做的原因。
首先我们先说说微软的背景:
微软在行业的地位,特别是在pc系统的地位,可以说是垄断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不需要像阿里巴巴,华为那样去奋斗。因为在pc系统行业已经是没有后来者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所以工作的节奏不需要很快。但需要创意,而创意性的工作是不需要加班加点去完成的,所以微软给了员工最大的创意环境,让员工自由的去发挥。没有了制度的约束,员工更加的能够放松自我,
寻求灵感!
员工背景:
微观的员工。首先能进入微软的员工都不是等闲之辈。员工的自觉性都是很高的。目的性也很强。甚至不需要去开会就能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这不是说捧他们,越高的教育背景对制度的制约性要求的就越少。
但不是所以的企业都可以按照微软的制度去执行。因为微软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一般的企业需要的是能按时完成工作的员工,背景不一样,立场也就不一样,制度是约束从事一般制造性的企业多一些,因为这样的企业人员流动大,不容易管理。因此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背景开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微软我们只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微软日本实行做四休三以来,工作效率提升了40%!
在我国IT互联网企业疯狂的推行“996”甚至“9-10-6”的同时,微软日本却在今年八月份开始实行“954”,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微软实行“做四休三”以来,工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升。
微软做四休三的初步成果
在不影响带薪年***已经各方面综合待遇的前提下,微软日本进行了“2019年工作与生活选择挑战赛”,挑战赛的主要内容就是微软日本的2300多名员工周五可以不上班。
前几天微软日本正式宣布了这个活动的初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微软日本员工8月份的工作天数减少了25.4%,电量消耗降低了23.1%,不过整个团队的销售额却同步增长了近40%,开会时间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也再减少,不到30分钟时间内结束的会议比例增加到了46%,打印纸张消耗降低了58.7%,远程会议比例增加了21%,线上沟通效率提升了超过10%。
从结果来看,确实实现了双赢的结果,微软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得到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
做四休三和996心态的博弈、OKR和KPI的博弈
做四休三、996本质上是有心态上的博弈的,做四休三的员工可能会想,我要是周一到周四把工作做好,那么我周五可以好好休息。反过来996的员工则往往会想,反正周末我也要加班,我还不如把工作都堆到周五周六来做,于是就出现了磨洋工的现实出现,代码换行的时候是不是要把括号单独换一行。本质上做四休三和996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一种博弈,而这种博弈本质上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传统的KPI和OKR本质上也是一种博弈,而这个博弈的结果也是双赢的,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是双赢的。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一手创建了这个体系,约翰杜尔将这个体系带进了Google,OKR在Google真正发扬光大,到现在为止,Google、Facebook、Uber、百度、LinkedIn、Twitter、Zynga、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母公司)都在使用这套体系,这套体系催生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也造就了全世界成长最快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互联网就跟艺术行业一样,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绝对量化,OKR刚好是一个不太关注细节和量化数据、只关注某些特定目标的一套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弹性时间,你没必要为单纯的数据负责,你能够获得自主安排的时间也就更多,最终也能作出更多创意性的工作。
国情不一样,不能照搬。
但可以试,试点,多点试,片区试,多片区试,举国同庆,实践出真知!
科学、真理的本质就是要在人群中试,经得起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时间的长河中检验。
同意试的,举手表决!
日本人效率高和他们都爱记手帐有关吗?
感谢邀请🙏
手帐,日本人也称它为“手贴”,就是指一种大小在一手掌上下的记录本。主要用途为记录一些自己的预定计划等。比如家庭主妇会记下购物清单、打折信息等;公司职员会记下工作、行程安排;学生则记下约会、心情等等。当然,多数人已经把它当作了日记,一天没啥记的,心里惶惶然,是谓“手帐空白恐惧症”。
看其功用,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记事本,只不过比我们的记事本细致、精致、人性了许多。比如日本人使用的手帐大都附有日历、笔和名片、卡片夹等,而且按手帐分类,页面划分还具有不同的功能,像主妇手帐就有专门的地方可供粘贴***,记录收支;公司职员的手帐在页面后面附有图表和空白页等。此外,手帐一般还都人性化的在最后面附有东京、大阪的地铁线路图、各地邮编号码以及公共机关的信息等,为了防止丢失,手帐还都有专门的一页用来记录个人信息,以防万一丢失了,也可以去各地的失物招领处查询寻找。
毋庸置疑,日本人的高效率和他们有着良好的记手帐习惯是分不开的。久居日本的人都会看到过,在早班通勤电车上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日本人掏出手帐来确认自己一天的行动***,[_a***_]写写划划增改删加自己的预定。尤其是公司职员,基本上到了公司第一件事大都是拿出手帐来确认自己一天的工作安排。因为手帐首先具有备忘功能,而经过自己手写的内容,无疑更加深了印象,这让日本人的脑子里对自己一天的生活、工作安排都能井井有条,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这同时就变相的提高了做事效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记手帐的良好习惯。
记得曾看过一个新闻网站对1000人做的一个关于记手帐和用手机或电脑记事的对比的社会调查。其中表示用记手帐方式的占了51.4%,而用手机记事的只占34.7%。另外一家大型文具商对公司职员也做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工作内容用手帐记录的人高达78.8%,而选择用电子工具记录的只占21.2%。而对自己的日常、日程管理方面回答以手帐形式的也占了56.9%,用电子工具的占43.1%,同样是手记占了上风。
那么,在电脑普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传统手工记录胜过电子工具打字这样的现象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手记比打开手机或电脑找到记录工具要快。其次,无数经验显示,手记比打字印象深刻,也就是更易于记忆。第三,手帐对于自己所记之内容可以按重要度或者内容不同用颜色笔迅速作出区分和特殊标注,而且同一个页面可以工作、家事两不耽误同时记,电子工具有的虽也有这些功能,但在便利上是绝对无法和手记相提并论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因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早已不堪重负的日本人多多少少都患有精神压抑症,那么,手帐的存在则可以分担一部分大脑的工作量,从而使得大脑压力得以减轻,精神压抑自然也会得到部分缓解。
正因为手帐有以上这些电子工具所无法完全替代的功用,因此,日本制作手帐的厂家才能不像其他大型电子产业那样走向衰退。相反,据统计表明,现在每年年底手帐的销售量依然维持在一亿本左右,如果除去不会写字等无法使用手帐的人,以日本约1.3亿的总人口来计算的话,几乎就是人手一本以上。由此足见手帐对于日本人的重要性,而这重要性里当然也包含了手帐的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