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减负,校外补课班会消失吗,中考高考又如何面对?
只问一句话,为什么衡中都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招到该学校呀?这些优秀学生在任何学校都会优秀呀!她们不在衡中上学,在其它学校学习也会被清北录取呀!不要认为这个学校会给学生提分,没有任何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6年参加高考,每年都差1分没能被录取,为什么6年都差1分呀!实质上每年的切分线也不同呀!一对双胞胎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都相等呀!因为她们的基因都相同呀!为什么四川的梁实从18岁就开始参加高考,前后参加了22年高考,可18岁参加高考时考了三、四百分,考了22次仍然是三、四百分呀!湖南的曹湘凡高考考了13年,每年都只考了300多分呀!他们都拼了全身力气都没有效果呀!如果给衡中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把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一个放在衡中进行三年强化学习,另外一个孩子则放在一家普通高中进行学习,等到高考时,用同样的考卷在各自的学校参加高考,然后再看她们的高考成绩如何,这样就知道是孩子的天赋作用还是你衡中的强化教育的作用。不要总是胡乱地吹捧衡中,这个学校如果不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录取到该学校来!它就和普通高中一样,成效平平!
学生减负的口号早就唱响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着给学生减负,但是其实作用并不明显,成效也并不大,所以减负还需要更多实施更多举措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表面上说的减负,其实大部分就是从老师布置作业量方面入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进行部分减少,限制教师使用微信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但是成效并不大。因为没有监督、检查的缘故,所以老师布置多少作业也没有很好的进行管制,何来减负这一说呢?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都很多,从起码要做上4个钟的作业,有些做的慢的学生可能要做到晚上11、12点这样子。除此之外,即使倡导减负,但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如果你不上补习班你就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校外补课班并不会消失,反而越来多家长带着孩子上校外补习班。
中考、高考并不难面对,并不是说学习压力越大、学习越多成绩越好,可能有些人是这样,但是不是绝大多数人,你学习对、学习习惯对了,学习方法对了,那你就完全不用担心落后于别人。
九年义务教育减负,校外补课不会消失,在孩子小升初、中高考压力之下,补习班永远有市场。
参加补课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
1、孩子学习差,家长不会辅导,或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校外补课班。
2、孩子学习好,也会报班参加提高班,如奥数班、阅读写作班等等,为了孩子将来能读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
我家孩子今年六年级,我就以我们这里小升初的情况来谈谈校外补课班。今年暑***期间,我们这里暑***补习班里人满为患。为什么?因为今年我们这里小升初招生政策实行改革。全市前100名的可以进重点公办中学的重点班,且是六年一贯制。
重点公办中学重点班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如果孩子能考进的话,也就不用为择校而发愁。原先我们这里重点公办中学是划片招生+摇号,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未必能进得了重点公办中学,很多人无奈之下选择优质民办中学就读。因此也造成重点公办中学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的后果。所以今年重点公办中学小升初招生政策改革,也是为了能留住优质生源。
当这个招生政策一出,这个暑***,尤其是开学就要上六年级的这一届学生们,很多家长都在暑***期间报了语文、奥数、英语三科主科的补习班。因为重点公办中学考的就是这三科,数学试题基本也是奥数题为主。所以即使是暑***期间,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学生们背着书包上下学。
在目前生源多,好学校少的情况下,大家都想进好学校,因此,即使再怎么九年义务教育减负,在实际情况中,学生们的学业负担是没办法减负的。
当前关于减负有一种错误认识,多数人认为减负要减到家长中学小学时代,作业很少,有点作业在学校就轻松完成了,那我告诉这些人那是不可能的!首先,现在课本深度广度不可同日而语,教材之难,科目又多,每科有点作业就够做一阵子了。其次,人口相对较多,行业差别很大,要想找个好职业就得高学历,要想高学历高考就得有好成绩,高考要想有个好成绩,中考就得考得好…,怎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刻苦学习啊!刻苦学就要多做题、多做难题…,这一切仅靠课堂那点时间远远不够!老师讲在课堂上讲的深度广度、留作业的质量、教师水平存在差异等因素,家长、学生只好找高水平老师补课来弥补!再者,看看名人、富人、领导、知识分子,他们在子女上学、补课等方面都怎么做的?没吃过肥猪肉还没看过肥猪走吗?他们为什么不减负?事实是有知识的人并不反对补课,相反的是知识越贫乏越反对补课,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差,长此以往,社会层级分化更加显著。孩子读书期间吃点苦,家长多付出些是教育投入,将来孩子就能有个好工作,人生就幸福!即先苦后甜,否则,先甜后苦!国内外都是如此。谁在喊减负?***都懂的。说一千道一万,择优考试、择优招聘是补课的根源,减负的阻力。因此,减负是***命题、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