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学生,数学老师反映上课老是爱讲话不注意听讲,并多次批评无效,作为家长该咋办?
认真听讲,在听课中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否则中学之后成绩一定会跟不上。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孩子们专注力不足,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孩子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可能太难、或者太简单,上课或学习时就容易走神;
二来是孩子天***玩,缺乏自控力,来让自己的注意力及时回归到学习里。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习不可能永远是有趣的,这时候自控力强的孩子因为知道“老师讲的知识对我有益的”,所以会行使自己的自控力,让自己保持专注。
同样地,那些自控力相对弱的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面前,也可以变得专注起来。
因此,我们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就只能想办法让知识点变得有趣一些;
而自控力就要通过训练来提高,比如学习之前把喝水、去厕所等问题解决完,然后开始尝试专注学习15分钟、20分钟、30分钟、60分钟等,时间逐步增加,每完成一次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激励。
有1-2个月时间自控力就可以提高,我亲自试验过3次,帮助3个小朋友改变了专注力问题,可以试试。
孩子上课爱讲话,这不仅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本质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所以,建议如下:
第一,从日常生活入手,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好动和爱插话,并不是在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在家庭中与人沟通和交流形成的习惯与态度。
孩子听课时爱说话,可能在平时和父母聊天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养成认真听完家长说话的习惯,父母平时也允许孩子随时插话,有时候可能还会夸奖孩子反应快。注意力的问题也是一样。平时在家庭中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上课也不知道应该把老师的话听完,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事情做完。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在家庭的生活中解决。要教孩子如何做,给孩子立规矩。等孩子养成了听家长的话的习惯,并能够有头有尾地听完和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在学校里也就能够认真听课,不随意说话,集中注意力来学习了。
第二,注重做,注重落实;而不是反复唠叨,只说不做。要形成好的习惯,就必须靠行动的落实。说教只是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孩子也会有的,如果没有制度,没有管理,没有落实,一切都会乱的。
我们就得从养成习惯入手,可以在孩子坚持到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给与孩子一定的奖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的好处,更需要肯定孩子的进步。这些都是激励孩子继续努力的方法。
形成一个习惯很难,改变一个习惯,其实就是形成一个新的习惯。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成就、好处、肯定和鼓励,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也不会愿意做下去的。
第三,养成好的习惯和态度,需要长时间坚持。我们一时一地的严格要求孩子,是很容易做到的,要做到始终如一,长久坚持,形成习惯,往往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这也正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点。
教育孩子,实际上就是家长与孩子耐力的较量,而不是比嘴皮子。只要家长的要求、态度,尤其是检查落实,是坚定不移的,孩子还是容易改变的。
家长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孩子做什么***能够集中较长的时间,这件事必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的,所以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下手,从每一件小事上让他能够坚持下来,遇到有些不完全能吸引他注意力的***时,一定要在他的身边不停的鼓励,坚持到底,然后加上合适的表扬,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小小喜悦。另外孩子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轻易去打断他。
家长在培养孩子注意力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
5.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客观上说,我不觉得这是特别坏的现象,可以说孩子还是很活泼。但是要注意沟通方式,可以用书法去训练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因为软笔书法类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坐的住,精神集中,久而久之会有些改善。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训练,比如讲一些线索和条件多的小故事,让他复述,然后给一些奖励,这样以游戏的当时让孩子学会集中精神
感谢邀请!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点是需要弄清楚该问题发生的场合和时机。
- 如果是只在近期数学课上才出现,则有可能与近期的数学课程内容难易、孩子的兴趣与否有关,建议尝试从这个角度分别找老师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孩子是否对最近这部分内容不敢兴趣、或者觉得难度太大比较抗拒、或者老师最近章节的教学风格孩子不太适应),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
- 如果是长期以来只在数学课堂上才存在的问题,则要么是孩子认为自己该门课程掌握的很好无需听讲、要么是孩子觉得难度过高自己无法学好、破罐子破摔。可以向数学老师深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