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绘本阅读对3到4岁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亲子绘本阅读对3~4岁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大。首先每天固定一段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密切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包括行为习惯,受到小孩欺负怎么办?各种知识点,情绪的管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幼儿通过绘本的学习可以掌握很多的知识。
小汤姆成长记我不会放弃读后感
放***了,爸爸送了我一本大文豪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趣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替他工作,还主动送他礼物。后来和夏克逃去荒岛,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着乐。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可能给我们做榜样,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挺身出来作证,拯救了无辜的“罪犯”。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其实,适度的顽皮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时代过去了就无法再寻,长大后找到的只是一些甜蜜的回忆。我相信,无论你的童年快乐还是艰苦,回想起来你都会很开心。我眼中的童年,好似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如同一首回味无穷的诗歌,更像一个装满秘密的宝盒。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丰富有趣的人生经历。这本书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对小朋友说,让我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吧!
作为父母,你觉得绘本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
绘本做为幼儿时期的一种亲子读物,可以是一种尝试,一种新事物的接触,但它不是必须的,不是重要的。
我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也给他买了绘本,那时他正对各种新鲜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并不喜欢翻绘本,因为绘本上的画对他来说太不接近生活,反而是那些画着水果,交通工具的卡片书,特别喜欢拿着看,所以绘本被打入冷宫,想着再大点可能就喜欢了。当他开始喜欢拿着画笔在纸上乱画的时候,我特意把绘本拿出来,放在画笔筒旁边,他新奇了一下,我趁机和他一起读绘本,再次失败,每本拿着快速的翻过,不感兴趣,反而成了他的玩具,把所有的绘本在地上摆成一排,开心的说搭了一座桥。再大一点(3岁以前),他去过医院打过针,会找到有米菲兔去医院的绘本,给我讲看病***的故事,他去了动物园,会找到米菲去动物园的绘本,讲去动物园的故事,去沙堆挖了沙,就拿米菲去海滩的书讲堆沙堡的故事,但他并不是爱看书,只是想找到同理感,告诉我书中的故事他也做过。所以我家的绘本虽然一直放在显眼的位置,但还是崭新的,不像他的那些玩具,没有一样是完整的。
所以,给幼儿读绘本,并没有那么重要,绘本起到的作用也并没有那么大。
首先,绘本的接触有时间段,太小的幼儿是没必要的,大点的孩子也要看他的兴趣,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喜欢的,不喜欢的孩子绘本对他豪无意义,所以妈妈们可以先买一两本,看小孩是否喜欢再决定,最好带着小孩一起去买,你喜欢的不代表他的喜好。
其次,绘本是一种亲子活动,上面主要是图画,文字很少,需要父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讲述,或者引导孩子讲述,如果就是把书上的字读完,孩子什么都感受不到,还不如不用。
绘本只是幼儿阶段早期教育的补充,不是必须也不重要,绘本里的知识日常生活里都有,父母在日常生活里用心一点,孩子接受到的比书本多太多,书本是死的,生活是活的,低龄的孩子还是应该在户外多活动,用他们的双眼,看看真实的世界,摸摸真实的事物,那才是真正的学习。
关于培养阅读能力,我就更不苟同了,这么小的孩子,看绘本就培养了吗,不觉得幼儿应该培养的是爱的能力吗。
谢邀!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能引申一下,不仅仅局限在读绘本,应该是要给宝宝培养一种阅读的习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还没满月的时候,就和他的妻子一起给宝宝读绘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想要看下这本书的,欢迎后台回复“量子”),即使是对更大的宝宝或者其他更浅显的书籍,家长也不免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懂吗?”其实他们懂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家长培养孩子爱读书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使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同样道理,如果阅读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阅读。
1 .不要强制阅读。
很多人认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就是定时定点给孩子读书或者要求他读书,这样能形成习惯,尽管有些人这么做成功了,但也很有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而厌读。孩子不喜欢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或者换另一个故事,慢慢摸索他的喜好。
2 .不要逼问成果。
不少家长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孩子读完一本书,总是逼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其实,读书本不应该功利,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阅读对他们来说是learn to read(学习如何阅读),3岁以后才考虑read to learn(通过阅读学习)。所以启蒙阶段只有孩子热爱读书这个“游戏”,他才会继续这个“游戏”。
创造读书氛围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1 .树立阅读榜样。
希望孩子热爱阅读,父母就该放下[_a***_],拿起书本。父母热爱阅读,尊重书本,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2 .创建家庭阅读空间。
为孩子布置一个温馨自在的阅读空间,家里任何一个能让孩子坐下来阅读的安静角落都可以布置成读书角。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子,把书放在孩子容易拿取的高度。
3 .扩展阅读空间。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参加读书会或者其他读书交流活动。良好舒适的的读书空间以及海量的阅读资源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他读者的阅读状态及阅读心得能够给孩子更多的阅读启发。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刚给孩子进行阅读启蒙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精心挑选书籍,不论是自行研究还是根据各大排行跟风列出书单,都表明了父母对孩子读书内容的重视。但是很多时候,家长认为的好书,孩子却不喜欢,孩子感兴趣的书,父母觉得不好,这个时候,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1 .培养品质胜过知识。
阅读是一件需要专注和耐性的事情,对感兴趣的书孩子更能够专注地读下去,读完一本书能给孩子带来阅读自信。即使后来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自己选的那本书,但相比于父母强加给他一本他不喜欢的书,他更有可能把自己选的书读完。
2 .适当引导,相信孩子。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引导孩子参与选书并逐步过渡到让孩子自主选书,不要呵斥孩子选的书不好,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阅读结构,尊重孩子的选择,以欣赏的眼光予以支持,鼓励他记录自己阅读过的书单,大量的阅读往往产生质变。
舍得投入
在培养孩子阅读这件事情上,是不能够吝啬的。
1 .舍得投入“金钱”。
纸质的书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好于其他媒介。其实读书并不昂贵,可以设立一个读书基金,鼓励孩子随时买书,也可以规定每周买一本书,更可以办一张借书卡,到图书馆或其他借阅平台借书。
2 .舍得投入时间。
这里的时间不仅仅是家长陪孩子选书、购书、陪读甚至自制书本的时间,也包括孩子的时间。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花太多时间读所谓的课外书,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其实恰恰相反,良好的阅读习惯比一时的分数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尤其在小学阶段,家长更应该从容一些。
3 .舍得投入精力。
时间和金钱都是不同形式的精力,还有一种就是花心思的精力。尤其在启蒙阶段,家长需要变着花样地陪伴并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尽管内心发力,表面上还要云淡风轻,以免给敏感的孩子过多的压力。
花式陪读
研究表明,父母陪伴阅读能提高孩子的轻松度和专注度,很多专家建议,陪孩子读书至少要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因为孩子12岁以前,阅读理解能力比倾听理解能力要弱一些,父母陪读能最大化阅读效果。越小的孩子陪读的花样越多,但基本原则就是——要你的孩子喜欢。
1 .重复重复重复。
对于小婴儿来说,他们更喜欢重复的东西,许多婴幼儿启蒙的教材都是对简单的词汇或语句进行重复,他们并不会感到厌烦。
2 .指读识字。
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家长不止可以读书,也可以读海报、广告牌等任何看到的图片、文字。
3 .读字也读画。
很多给宝宝的绘本都是经过精心绘画的,往往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家长要注意观察,尽可能挖掘出画家的“小心思”,让绘本得到充分利用。
4 .角色扮演。
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可以增加故事趣味性,并加深宝宝的印象。
5 .故事接龙。
和宝宝轮流讲一小段故事,有时甚至可以故意讲错让宝宝来给你纠正,进展顺利的话也可以试着让宝宝复述故事。
6 .设置小问题。
给宝宝读书前,根据他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先给他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宝宝带着问题听故事,就会更认真,无论答对答错都记得要给孩子鼓励。
7 .鼓励宝宝参与。
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宝宝,也可以鼓励他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也不要打断他对书本的“指指点点”。
8 .饥饿法。
有些宝宝会把固定的阅读时间当做是任务,家长可以把“阅读时间”伪装成“奖励”,你可以对宝宝说“妈妈很忙,没时间给你读书,只有你干好XX(某件事)的时候,妈妈才能给你读书”,孩子就会去努力争取妈妈的“读书时间”了。
图书是最棒的玩具,保护阅读的兴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兴趣的培养总是慢慢来,比较快。我们也为您准备了大量的绘本***,可以关注公众号“旺宝家育儿”,后台回复关键字即可领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