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儿的成长寄语古诗词?
祝福女儿的诗句1
寒冬破晓托红日,天赐娇花进我门。
课子有方常品味,童言无忌也惊人。
妇随夫唱创家业,问暖嘘寒慰至亲。
今女生辰来祝贺,家和人健业兴新。
祝福女儿的诗句2
盛世京华秋气爽,北师银杏换金装。
霜催红叶层林染,风啸蓝天大雁翔。
苦度青春寻奥秘,闲裁山水恋芬芳。
龙腾万里家国远,夜色阑珊念故乡。
祝福女儿的诗句3
握手依依泪眼看,忍将心事整征鞍。
天涯路曼归何易,骨肉情深别更难。
折柳故乡风送暖,居身异国雪封寒。
临行叮嘱多珍重,期待功成早日还。
祝福女儿的诗句4
漫说裕后与光前,已享四旬又二年。
青鬓凭添几丝雪,眉梢细锁燕纹纤。
疾风多见墙头草,浊世难逢泥里莲。
休让光阴东逝水,若知天外九重天。
祝福女儿的诗句5
东方破晓舞云霞,百态千姿向日花。
玉手轻施薄黛粉,红颜倍感少年华。
曾经沧海吟明月,也历风霜建陋家。
莫道女儿卑自弱,半边天下羡闺纱。
赞美和批评哪个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单纯的赞美和批评都不能说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公平准确地评价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以前的家长信奉“黄荆条下出好人”,对孩子动不动非打即骂,即使孩子表现得好,也生怕孩子骄傲,赶紧找点孩子的缺点来提醒他:“不要以为你考了第一名,你看看你的书包多乱!”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变得谦虚踏实。实际上很可能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以后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每每听到别人表扬自己就局促不安。因为他从小听到的表扬太少,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而与之相反的是,现在的一些家长则把孩子的心灵看得过于脆弱,生怕一不小心就造成了童年阴影。以至于很多该批评的地方也没批评,只能和稀泥或者温和地点到即止。倒是对孩子的优点大加赞扬。这样一来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也很容易没有安全感:他发现自己做得不对父母也没有批评,反而常常被赞美。他会很困惑,因为不知道赞美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种赞美来得莫名其妙,他抓不住规律,于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使之变得更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原因忽然变少。他很可能会变得脾气乖戾,甚至非常调皮。因为他在不断地试探大人的底线在哪里。只要没有找到底线,他就永远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安全感。
比起单纯的批评或者赞美,公平地评价孩子的一起。表现好就为他高兴,表现得不好就认真告诉他: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认识这个世界,也更有利于孩子去探索世界。他的每一次成功或者失败,都得到了外界(父母)的及时反馈。他知道如果做对了,自然会有鲜花和糖果等着他,如果错了,也能明白错在哪里。这样的孩子更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同时,一个被公平对待的人,长大以后才能公平地对待这个世界。
不能仅凭表面的一概而论。好的教育,既要有赞美,也要有批评。
从赞美和批评表面看,都是孩子的行为引发父母的反应。而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和更具社会适应性来讲,好的行为应该得到父母赞扬的反应;而不合理的甚至是逾规的行为,应该得到父母批评的反应。从而帮助孩子来确立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所以,好的家庭养育既需要有父母即时地赞美和欣赏,也需要有合理的批评甚至惩戒。
有个秘诀是表扬和赞美最好到人的层面,如“你是个自律的人”好过“你今天很自律”。批评一定要在事的层面,如“ 你早上磨蹭没管好时间” 远胜过 “ 你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因为语言,不光意识听得到,潜意识也听得到。
但在行为背后,还有一个潜意识的动机在。如果父母把批评、赞美当成那是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养育孩子良好习性的回馈性反应。那么你“ 如我所愿”我就赞美你,你“非我所愿” 我就批评你,通过条件反射把孩子训练成为父母的影子。
这样性质的赞美和批评,都在扼杀孩子天性、损伤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核心点在于父母是否把 “ 我的” 上升为“ 对的” ,奉行 “ 我是父母你必须听我的” 的垂直权力。
关注《父母心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既是育儿学,也是人格鉴赏学。
谢邀。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两个事是对立着的吗?看起来好象一定要在其中选一个更好才行。
首先说说我的观点:两个都好,两个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赞美和批评的作用都是一个——为了促进孩子的认知,增加孩子的内心力量。
再次,赞美和批评都有自己适用的情境——该夸就夸,该批就批。夸的时候可以带着批,先夸再批再夸这叫三明治沟通。批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夸,批做错的地方夸里面做得好的地方,这叫不把人的棒子打死。
爱只有一条路,其他的都是路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