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独处胜于无效的社交?
是的,一个人的独处胜过于无效社交。因为无效社交,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其他资源,但是这些付出的***,无法换回来应有的回报,等于是白白浪费***了。
相比之下,一个人独处,可以把更多的时间金钱等***,花费到学习、了解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哪怕只是多读一篇网文,其收获也大于在无效社交上的意义。
怎样避免无效社交?
第一,识别无效社交,结合自身情况明确无效社交的标准什么?明确自身生活和发展的主线,聚焦主要精力和主要生活状态的核心圈。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我的理想就是享受生活,那么可能我的社交圈就是休闲、旅行、厨艺分享等等;我的理想是快速升职,那么我活跃的主要圈子里就是行业大咖、学术先锋、公司领导同事、客户等等。
第二,如何拒绝?人们都说多栽花,少栽刺,拒绝参加也尽量不要让别人下不来台,以家庭原因或者身体原因等非主观意愿的原因拒绝可能会好一些。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专业知识”。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社交的重要性,也每时每刻都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然而,很多人陷入了交往误区——不断的结识人,却几乎没有深入交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生活和工作几乎没有帮助。盲目社交、无效社交、功利社交。。。。。看似很多朋友,最终沦落为点赞之交,无法彰显社交的真正意义。
那么如何让自己学会深度社交,远离无效社交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1、掌握沟通技巧
说话是社交的重要形式之一。想要把“只是认识”这种弱关系强化成更稳定的关系,往往需要一些社交基础,这个基础来源于更加深入地交流。
2、通过社交提升自己
很多人把社交定义为一种休闲方式,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和认识的人一起消耗富裕的时光就可以了,并不在意是否能够和对方深入交往。很多成功人士的社交却不仅仅是认识更多的人,而是在通过交往来有意识地提升自我。
3、寻找价值更高的人进行交往
想要得到更高的发展,获得别人的帮助,就得认识更多有价值的人。即使是不带目的性的交往,认识有价值的人,也能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4、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
向有上进行的人学习,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经验、态度、专业技能都可以给人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和具有互补性的人合作,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什么叫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
中国人讲究关系,从小就被教育要搞好关系,这个要问好,那个要打招呼。可是搞好关系不等于有效的社交,或者说有效的人脉。
胡同口见面你一根烟我一根烟乐乐呵呵大半天东家长李家短,各种酒局饭局推杯换盏一人一个马桶天昏地暗,冷静下来啥都没有,除了空虚寂寞冷。
适当的“铺张浪费”可以怡情,缓解压力,可是全然让其主宰怕是真的要空了。
如何选择有效社交?
首先要有“目的”,提升自我,寻找合作机会,增加阅历,获取信息等等等等,带着“目的”去社交,可能看似冷漠,但是有效。毕竟社交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对双方来说都是,所以简单直接才有效。
增加社交圈子的差异性,不要总是拘泥于一个熟悉的圈子,这样你永远无法获取新的信息和视野,无法在圈子里有新的想法和突破。当然有差异是好,也不能差异过大,比如价值观根本不匹配,那就没法儿聊了。
缩减聊天的人数和次数,人数太多要照顾的人就会多,考虑到每一个人的情绪和感受,背景之类的,聊天大多会变的公事公办或者浅尝辄止。见面次数太多,相同话题的重复性就会增多,新点子的激发逐渐变成茶余饭后的笑谈,失了提升的动力和空间。
独处就是拒绝无效社交吗
前段时间发生一个事儿。
我的一个同行朋友给我抱怨,他始终搞不定他的一个大客户。
最近各行各业生意难做,我这个同行朋友在争取一个大客户的订单,同行和大客户也在办公室谈了几次业务,也把自己公司产品报价单报了过去,但是大客户虽然嘴上答应可以试试同行的产品,但是只有语言没有行动。
我这个同行朋友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请大客户吃饭,一来二去,大家好像还成为了朋友。
偶尔大客户的饭局,也会叫上同行,意思是大客户给同行介绍其他客户,当然,大多数情况都是我这个同行朋友买单给钱。
就这样过了两三个月,我这个同行朋友一直没有业绩,加上钱包,时间都经不起折腾,而且经常头一天喝得大醉,第二天满身酒气来上班,综合考虑,同行主动疏远了这个大客户,觉得这种社交活动没有啥意思。
除了给我抱怨,同行朋友还说,这种无效的社交活动还不如在家好好睡个觉、跑跑步或者打打游戏。
所以,当我看到《独处就是拒绝无效社交吗》这个标题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感触。
我们一直在说,社交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的汇入和交换,社交活动和朋友之间的交流是不一样的,前者讲***的收获,后者则是情感的交流加上获得一些情绪价值,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很多社交活动是无效社交的时候,这样既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又让碗面劳神费力,在无效社交中,大家可能如坐针毡,一点都不舒服,这个时候大家也许就会感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有时候,我就是这种感觉。
我认为每个成年人都要[_a***_]学会独处,因为人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依附于任何人,所以每个人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健康的三观和对事物的判断体系,这些价值体系的建立,往往需要我们有一个独立思考和消化的过程。
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白天上完课之后,会有一些自习的消化时间,而这些独自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一个自我独处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所以独处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
当然,有人会问,独处是不是就在拒绝社交呢?
我认为不是拒绝社交,而是大家要有意识去拒绝无效的社交。
网络上一直流行着一句话“圈子不同,不必相融”,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发现我们和圈子里面的其他人没有共同追求的利益,没有共同的三观,甚至我们和眼前的那帮人都不是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一个舞台上的同类的时候,我们所做的社交活动,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拒绝一些无效社交活动,让自己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倾听一下内心的声音,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上班,上厕所的时间,其实能给到其他活动的时间一点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去拒绝无效社交,增加一些有效社交,或者增加自己的独处时间,总之,要选择一个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这点非常重要。
比如现在开始的小长***,大家如果没有太多的安排,可以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好好做一个休整,迎接后面的工作。
对了,我们明天也会休息一天,大家后天见。
祝大家清明安康,小长***愉快。
我在成都,给大家说晚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