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对比,有什么区别?孩子真的没有努力还是努力无效?
谢邀。在我身边长大的我大姑姐家的孩子,就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读研,工作几年后又回国。他媳妇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和他同样的经历。
两个孩子有共同特点,都比较大气,做事认真,也很重视亲情。
男孩最重要的是从小就追求完美,学习特别用心,对成绩也非常重视,扣半分都很难过。
我家两个孩子,尤其是我儿子,智力也不差,但就是在我们的教育下,不那么张强好胜,我对孩子要求是‘愿意学,能学会’就行了。我老公对孩子的要求更低,60分就行了。
所以,这样的家教就出不来清华大学的学生。
而我大姑姐家的家教,是从6个月就开始练手指,捡豆子。家长对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对孩子班级的成绩排名了如指掌。
考清华大学家教非常重要,我大姑姐和姐夫都是1***8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学业优秀,工作认真,成绩突出。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但关键还是在孩子自己,不服输的性格,争第一的性格,对考上清华大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远远不够我国的人才需要,我们祖国建设需要十几亿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个人生活也不是只追求跑在前面,我就喜欢比较舒适的生活。那么累干嘛?人不同是正常的,有差异也是正常的。如果都是栋梁之材,也不能盖起房子。还需要一砖一瓦,泥土河沙。
‘红花还需绿叶扶’,我就喜欢当绿叶,绿叶生命力强啊!
努力很独立的女人不参加无效社交,有错吗?
我觉得很对!不光女人应该这样,就是男人也应该尽量避免。
事情都没有绝对,有些看来是无效社交,不知将来哪一天能够用上。不管怎么说,女人相比男人,就应该少点无效社交。女人受伤害的几率很大。
不管男人女人,都必须工作,为了社交,影响了工作,甚至就无法工作,那肯定要设法少点无效社交。
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否则,我们的个性怎么展示呢。
不参加无效社交有什么错呢。
我也不喜欢参加无效社交。比如俱乐部,步行多少米等之类的活动,我觉得浪费我的自由时间。我喜欢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参加那些活动,都有时间限制的,都要如期赴约。
我本来有周六周日,可以让我自己自由自在的支配,结果有那些活动要参加,我心里挂念着如期而约。不喜欢。
人是群居动物!
比如这个地球剩某一个人!他会怎么活?
当然会非常希望有个同类了!而且是同类的异性!
这就是真实!
脱离了这个感觉才是麻木!
并且没有活明白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
过的太潇洒了。这是当代女性谁都响望的生活。不想浪费任何无用的时间,所以无效社交绝对不参加。非常明智的,这么做是没有错的。就是会不会太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了。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人支承着人而发展的。往往认为无效的社交,也许能学到有效的东西,有些东西是在无形中增加知识的。所以太脱离了群体,会活得很孤独的。还是多与各种人交往比较好。
没有错。
那我提出一个新问题,题主是怎么确定自己很努力,很独立的?
你是怎么确定哪些是无效社交?
如果你会困扰这个问题,那么我觉得这是来自两方面的:
- 你的朋友给你很多无效社交
- 你自己并不能很确定哪些是无效社交
那问题就出来了,最怕的是两种情况都有。
我们先简化问题,***如是因为要素1,那么你就应该从根源上去排除。
你就不要跟那些人交朋友了,独立的人应该可以在交友质量上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如是因为要素2,那么你还得好好学习,多去体验生活,才能区分什么社交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什么是可能有效的,什么是一定或者多半是无效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