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角度量变引起质变,现在一切强调效率、速度、竞争,这样下去人类会有什么结果呢?
现在市场经济,什么事讲究高效,但教育可以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改变需要慢慢的积累,所以教师被黑的体无完肤。
从量变到质变,大道理谁都明白,做起来太难了,谁还有耐心等啊,比如包工程,甲方一年做完,乙方两年可做完,按正常来至少两年,可是谁能等两年呢?
从哲学角度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积累,社会生产力将会不断创新和高效,并呈几何量级速度呈现,同时资本和技术及劳动力深度结合,主导产业会以资本为纽带产生集聚联合体效应!
整体社会主导产业形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竞争融合式垄断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社会走向由资本勾连不断累积,当其数量到达一定临界点,就会形成公有和私有的寡头资本整合,界时,社会将会出现渐进式质量突变的主导产业集中的社会发展新常态!
再经过人们较长远不断努力,随着整体社会资本科技劳动不断积累发展,全社会将会形成全民劳动资本联合体发展态势,呈现劳动创造财富按需分配全新的理想进步的社会新常态![呲牙][呲牙]
哲学家告诉我们:量变会引起质变,这是事物变化规律不可违背。所以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们都在努力寻找这个转捩点,把握好尺度,尽量别让事物走向反面。因此,人们强调效率同时兼顾了公平,强调速度时兼顾了质量,强调竞争时兼顾了合作与规则。
尽管有些事情的演变人们能看得清楚,但却难以控制。特别如国家之间的宿怨、领土领地纷争、意识形态间的不相调和,以及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等等,都会造成国家间竞争加剧,矛盾加深,军备竞赛加快,甚至引发争斗或战争,有如美俄,印巴,中东…
这种国家间竞争导致的效率和速度又有传导机制,最终体现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诸方面,将加快社会资源消耗,经济技术垄断,环境污染加剧、生活节律加快,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深等等,最终还是损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恶性不可逆转,沒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于事外。
谢友邀!
只有中文里是这个逻辑的,平衡只是为这个逻辑服务的,而这又是因为中文文化文明的皇权属性的缘故。
米国都差点被咱们带沟底了抑或咱们被米国带沟底了。
万事万物的变化快慢、变化出结果的效率高低越来越体现出人类的人定胜天的主动干预,而这个主动又仅仅是人类个体或少数群体的“意志”而已,都与他们自己身躯甚至是毫无关系的了。
比如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尝遍百草,进化到现在就是各类零食多如牛毛(小日本在零食和小物件开放方面的优势应该是传承于咱大中华的吧?),这个“质变”好像较“暖”;如果人工智能机器”自觉”,像《终结者》和《黑客帝国》那样的场景,人类作何感受便不得而知了。
。。。。。。
😂☕️
《道德经》中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说容器都装满了,要溢出来了,还一直加高容器,总有加不上去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说,这么发展下去,一定会碰到尽头而***的。
但前几年看国外可汗学院某本书(对不起,实在忘记名字了)中提到这样一种理论,他认为,***是永远都不会耗尽的,因为当一种能源快要耗尽的时候,人类一定会去寻找替代能源,因此能源需求再次被满足。事实也似乎如此。他首先得到了这个***设,然后耗费了很长的时间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没有发现反例。因此他认为这个理论是可靠的。正所谓,奇点后是新的奇点,高峰后是新的高峰。当然不仅***,技术、理论也是如此。
我们在数学的学习中也能学到类似的观点,如曲线无限趋近于X或Y,这种情况每次的变化量越来越小,但却永远也到不了。
这可能是东西方思想的重要差异(东方简朴,西方掠夺)。至于哪个更正确,我不知道。
但就目前人类发展的程度来看,考虑这些还为时过早,宇宙大的很,未知的东西多不胜数,且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