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氧化铝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的原理及应用?
氧化铝填料的分离原理是物理吸附,即:氧化铝对不同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从而达到分离效果
氧化铝本身显一定的碱性,能抑制碱性物质的电离,保持其游离状态,故对碱性物质较好的分离效果; 若分离酸性物质,则与之成盐,会产生拖尾,难以分离
大孔树脂主要起分子筛的作用,适用于分离糖类大分子物质
固相萃取适用于液相色谱之前的样品预处理,使样品更干净
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醛 醌 酮 某些苷 及酸碱溶液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如酯 等化合物的分离
柱色谱中常用的吸附剂有:
⑴氧化铝: 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 (pH 9-10)适用于碱性物质 (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 (pH 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 (pH 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⑵硅胶: 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⑶聚酰胺: 聚酰胺是聚己内酰胺的简称,商业上叫做锦纶、尼龙-6或卡普纶。色谱用聚酰胺是一种白色多孔性非晶形粉末,它是用锦纶丝溶于浓盐酸中制成的(制法详见附录十)。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浓无机酸、酚、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聚酰胺分子表面的酰氨基和末端胺基可以和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强度不等的氢键,因此可以分离上述化合物,也可以分离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⑷硅酸镁: 中性硅酸镁的吸附特性介于氧化铝和硅胶之间,主要用于分离甾体化合物和某些糖类衍生物。
中性氧化铝层析柱的吸附原理?
主要基于吸附分离技术。吸附是指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或离子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表面的过程。
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中,吸附剂通常由细小颗粒的氧化铝组成,其表面具有许多具有活性位点的固定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被加入到柱中,并通过柱内流动液相传递时,混合物中的分子或离子与氧化铝表面上的活性位点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通常包括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并且根据待分离物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可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吸附的强度取决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以及分子在固相表面上的吸附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通过控制流动液相的组成、温度和流速等条件,可以实现靶分子或目标化合物在层析柱中的吸附、保留和洗脱,从而实现分离、纯化或分析目的。
总之,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利用吸附作用使待分离混合物的成分与固定吸附剂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条件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层析一般分为几类?
◆按层析的机理划分: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之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凝胶层析: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不同划分:气相层析、液相层析.这两大类层析是以流动相不同来划分的.如同时区分流动相和固定相,划分为:气固层析、气液层析、液固层析和液液层析等.◆按操作形式划分: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到分离.纸层析:用滤纸做液体的载体,点样后,用流动相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以上划分无严格界限,有些名称相互交叉,如亲和层析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吸附层析,纸层析是一种分配层析,柱层析可做各种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