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台北故宫南薰殿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轴,只有13个皇帝,为何少了3个皇帝?
明朝一朝共传十六帝,不包含南明的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宫廷不会收藏着三个皇帝的画像。(南薰殿图)
这是为什么呐?
南薰殿藏画的由来。
明朝崇祯三年,也就是1630年了。崇祯皇帝命令在武英殿中画历代贤君名臣的画像,放置于文华殿和武英殿以供观赏。明朝灭亡后,乾隆皇帝在1749年,将这些画像重新装裱后,将这些画像存放在南薰殿,毕竟大部分是汉族皇帝、皇后和大臣了。(南薰殿收藏的宋太祖像,现存台北故宫)
南薰殿共收藏了75幅帝王和皇后的画像,其中63幅画是皇帝的画像,12幅是皇后的画像。朱元璋的画像最多有13幅,宋太祖赵匡胤有4幅,唐太宗李世民3幅,其他皇帝一人一幅画像。朱元璋的13幅画像有12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幅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主要因为1949年蒋介石逃跑到台湾时带走的。(南薰殿收藏的岳飞像,现存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收藏的南薰殿藏画的明朝皇帝为何少了3位?
(南薰殿收藏的朱元璋画像,和民间画像大相径庭)
一、崇祯皇帝。在画明朝的皇帝时是崇祯皇帝命令画的,崇祯皇帝没有死,当然不能画 他的像了。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也根本不想画他的画像,毕竟是亡国之君,明朝皇帝后人也都被消灭了,后人也不可能画他的像了。因此,南薰殿内本来就没有崇祯皇帝的画像。(现代人复原的崇祯画像)
二、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的孙子。他在靖难之役中把握朝政和军队,居然让自己的叔叔朱棣打败了,此后下落不明。搞得朱棣到处找他,临死时仍然惦记朱允炆的生死。以后明朝的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人,为了皇室的正统性,基本没把朱允炆当做皇帝,崇祯皇帝时期也就没画他的帝王像了。(建文帝的画像也不是正规的帝王像)
三、景泰帝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被俘,瓦剌围困北京。大臣于谦等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景泰帝)即位,保卫了北京城。瓦剌利用明英宗捞好处的计划失败,一年后就将明英宗放了回来。这也是瓦剌的计策,让你们明朝内部争夺帝位。(这张朱祁钰的画像也是后人补画的)
朱祁钰不肯将皇位让给哥哥,把原来的太子也废了,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朱祁钰的儿子夭折了,后继无人。明英宗在朱祁钰病重之时趁机复位,很快就死了。他的皇帝号被剥夺,不承认他是皇帝,后人自然也就没按照皇帝的标准给他画像了。
明惠帝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钰在明朝大一统的时候是不被官方承认为皇帝的,因此没有画像。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没人惦记他了,据记载崇祯亡国时经常做梦梦到建文帝,不知道是真是***。
其实南薰殿并非在台北,它是始建于明代紫禁城中的独立院落,在这里面曾经收藏有大量帝王的画像,在这其中就有题目中提及到的明代十三帝坐像轴。
什么是坐像轴?
其实,就是历代帝王端坐在椅子上宫廷画师给画出来的个人照,这些画像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被转移到了如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明代帝王画像却只有13个,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仔细看着13幅帝王的画像,是少了三代帝王的:朱允炆、朱祁钰、朱由检。
先说朱允炆
朱允炆刚刚上台就执行家法,强势削藩,一顿神操作之后,终于还是逼反了自己的四叔,朱棣从北平起兵,越过长江夺得了明朝的本不属于他的帝位。而当朱棣打到南京城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侄子不见了,和凭空消失了一样。
登上帝位的朱棣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朱棣甚至企图抹杀曾经属于建文帝的那段历史,而建文帝也一度被排斥在了明朝的世系帝王谱的,正是因为如此,仅仅在位四年的建文帝还没有位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幅光艳亮丽的画卷时,就神奇的失踪了。
再看看朱祁钰和崇祯皇帝
这两个皇帝是也是没有坐像轴画像的,朱祁钰是本来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可是无奈的是命运弄人,他的老哥被蒙古给掳走了,无奈之下大臣于谦将他推到了帝王的高位,可是朱祁钰没有想到他老哥又回来了,回来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镇被这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弟弟给关了起来。
后来,英宗复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帝位上,朱祁钰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也没有画像。
崇祯皇帝就更简单了,可能是没有来得及画画像,就早早的做了亡国之君。
这13个帝王从上到下依次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璁、穆宗朱载垢、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
这13位帝王之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转变,可能大家也已经看得出来了,明朝的皇帝从朱元璋到成化皇帝都是大胖子,还是典型的冬瓜脸,可是后面的弘治皇帝到天启皇帝有了巨大的转变,几乎都变成了标准的瓜子脸。
我们能够感觉出来,老朱家从朱元璋遗传下来的武将气质到了成化皇帝已经全部进化完成,后来的这些皇帝大多向着书生气的方向开始走,还有就是前期的几个帝王都是肤色偏黑,仔细一想很可能是老朱家几代农民遗传下来的基因,后来的几代人经过***教育的洗礼已经彻底摆脱了这种黑肤色的基因。
明朝传十二世、十六帝,仔细一看,被忽略掉的三位皇帝,居然都有同辈兄弟也当了皇帝,这算是个巧合吧?为什么只有十三帝的画像,其实就跟为什么明朝只有十三陵大概是一个道理,只不过首尾上稍微有点差异。
一、明朝只有十三陵,少了哪三位皇帝?
一个是人家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十三陵在北京附近,而朱元璋建都南京,自然死后葬在南京。朱元璋陵寝附近,吴大帝孙权也葬在那里,有人建议把孙权移走,结果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个英雄,让他在那里为我看门吧。
二个是建文帝朱允炆。他叔叔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到底是烧死了,还是逃跑了成为一个谜团,自然也就没了他的陵寝。
三个是景泰帝朱祁钰。他哥哥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景泰帝临危受命,继承帝位。朱祁钰和于谦配合,为大明守住了江山,朱祁镇才被放回。结果呢,朱祁镇后来发动夺门之变而复辟,害死了朱祁钰,还取消了朱祁钰的帝号,还把朱祁钰给迁葬出帝王陵区。
二、与此相应的,帝王画像里也少了三位皇帝。与十三陵稍所不同的是,画像里有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没有崇祯皇帝朱由检,而十三陵里有朱由检,而没有朱元璋
其实吧,崇祯帝因为亡国自缢身亡,他的陵墓只是草草收葬而已,比其他十二座是比不了的。画像里没有崇祯帝就很正常了。
巧合的是,这三位没有画像的皇帝,都曾有同辈兄弟也当皇帝的。朱允炆的堂兄弟朱高炽是明仁宗、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是明英宗、崇祯帝的哥哥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明朝传了十二世、十六个皇帝,兄弟相继为帝的并不算太多,恰恰这三位都是。除开以上三对,只有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这对堂兄弟都有画像。
当初,朱元璋为他的儿子们及其后代都拟定了二十个字的字辈,刚好传到十个字辈,明朝结束了。朱棣这枝十个字辈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三、由此可见,没有画像的三位皇帝,都与政治斗争失败了有关
朱允炆败给了他叔叔朱棣,生死不明,去向成疑。朱祁钰败给了他哥哥朱祁镇,据说是被毒死。崇祯帝败给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自缢而死。
这三段历史,其实或多或少,都成为明朝一段疑案,一个话题。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惠帝朱允炆:他在位时发生了燕王朱棣靖难,他的统治被推翻。朱棣进南京之后,他就下落不明了,有人说他沿水路逃跑了,所以朱棣才命令郑和七下西洋;也有人说他烧死在皇宫里。因为他是被朱棣推翻的,所以没有画像留存。
代宗朱祁钰:他能当上皇帝就是因为运气,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因为亲征导致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当时瓦剌大举南下,明朝内部为了避免群龙无首所以选择另立新帝,也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但后来朱祁镇又回来了,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复位。朱祁钰失去皇位后就被囚禁了,死后朱祁镇不承认其帝王地位,只是以亲王规格被葬在了北京西山,销毁了大部分朱祁钰的物品,画像如果有也应该一并销毁了。因此他也没有画像。
思宗朱由检:相传他生前未留画像。
在我国台北市的故宫中,收藏了明代十三帝的坐像轴,一定程度上记载了明王朝的兴衰历史。众所周知,明王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那么为什么台北故宫南薰殿中仅仅收藏了十三位皇帝的画像呢?
其实,这些画像都是在明朝末年崇祯帝组织人画的,画像中缺少了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和崇祯帝朱由检。究其原因,前两位皇帝是因为不被崇祯帝承认,而崇祯帝自己则是因为是亡国之君,无人为其画像,所以出现了空缺。
(一)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被叔父夺了皇位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轻信大臣建议,选择削藩,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害怕削藩之后自己性命不保,于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进攻南京。朱允炆在战争中屡次策略失误,错失歼灭朱棣大军的绝佳良机,被朱棣成功攻入南京城,自己也丢下了皇位,落荒而逃,下落不明。
从此时开始,后世继位的明朝皇帝都是明成祖朱棣的子孙,所以,他们是不承认朱允炆曾经做过皇帝的,如果崇祯帝给朱允炆画像,那就是违背了列祖列宗的意念,是绝对不可取的,所以,建文帝朱允炆的画像就没有出现在明代帝王画像之中。
(二)景泰帝朱祁钰:霸占兄长皇位不还,不被承认
土木堡之变过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登上了皇位,是为景泰帝。朱祁钰坐上皇位之后,贪念顿起,不但废除了朱祁镇所立的太子,等到朱祁镇回归之后,朱祁钰还将其软禁,试图以这样的方式霸占皇位,不想将皇位还给自己的兄长朱祁镇。
后来大臣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重新扶上皇位,而朱祁钰则郁郁而终。朱祁钰贪恋皇位的行为违背了祖制,不被后世帝王所认可,所以也没有被承认曾经做过皇帝,崇祯帝也没有为其画像。
(三)崇祯帝朱由检:亡国之君,清朝未给其画像
台北故宫的明代皇帝画像都为崇祯帝朱由检所画。由于当时崇祯帝并未去世,自然不会为自己画像。1644年,明王朝灭亡,崇祯帝也吊死在了京城的煤山之上。所以,等到崇祯帝去世之时,明朝已经亡国,不会有明朝的后世之君为其画像,清朝也不屑于为这个亡国之君画像,所以后世就没有再出现崇祯皇帝的画像了。
以上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崇祯帝朱由检等三位皇帝的画像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台北故宫的直接原因。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也能够看出,历史都是被胜利者书写的,即使是身为天下主宰的皇帝,是是非非也在一念之间,功劳与过错都需要交给后人来评说,令人唏嘘不已。
皇帝成长***2怎么刷名妃皇帝成长***2名妃速刷攻略?
皇帝成长***2刷名妃方法介绍 1.建这些建筑。之后到指定的建造中进行提升 2.刷才艺。等才艺很高了之后再去储秀宫就很容易刷到名妃了哦~三年一度的选秀一次也能碰到很多名妃 3.选秀模式,是下回合开始才生效,那么这回合找皇后准备选秀,然后晚上存档。第二天妃子不好读档重新来。因为是随机变数。一次刷8个,碰到名妃概率还是很高的。
皇帝成长记2怎么打波斯的长生兵?
波斯在这些国家里,算是难打的。再开打之前要先让间谍先去打听一下情报(有时也没必要),看看对方有多少人(兵数量差太多会死的很惨)得知情报就破坏设施,让对方的兵力减少。打波斯要用比他多一倍的铁骑来打,当然能用名将带队更加好,士兵的训练值要过100。如果不用铁骑来打的话是很难战胜波斯的。
帝成2攻略?
没有统一的。
因为帝成2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中的策略和选择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但是可以提供一些游戏技巧和建议,比如在游戏刚开始时要搜集资源、合理分配战斗策略、注意成长属性等等。
游戏攻略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模式和角色属性来定制,需要玩家自己摸索和研究。
1 暂无明确的2 帝成2是一款比较新的游戏,攻略和技巧尚未完全被玩家发掘和总结,因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攻略。
3 不过,建议玩家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游戏玩法,多与其他玩家交流技巧,探索游戏中的隐藏元素,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帝成2》是一款经营养成类游戏,以下是一些游戏攻略供参考:
1. 合理安排经营时间:在游戏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各种任务和活动。建议在游戏开始时就规划好每天的经营***,包括种植、养殖、制作等,以免时间浪费。
2. 多种经营方式并举:游戏提供了多种经营方式,包括种植、养殖、制作、交易等,要充分利用各种经营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3. 精心布局农场:在布置农场时,要考虑到各种作物和动物的需求,合理布置场地,保证生产效率和收益。
4. 积极参加活动:游戏中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例如竞赛、任务等,积极参加活动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提升游戏体验。
5. 学习新技能:游戏中提供了多种技能,例如种植、养殖、制作等,要尽可能地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和收益。
6. 维护好与NPC之间的关系:游戏中的NPC对玩家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维护好和他们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帝成2是一款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游戏,需要玩家耐心和技巧。希望以上攻略能够帮助到您,让您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皇帝的成长***2攻略:
《调换官员》野心65以上的官员换掉,可以派他去外交→组织贸易,当然,野心和道德太夸张的,二话不说请直接跟她说bye bye~
道德45以下的官员一定要换掉,不然很容易民不聊生。
尤其是【各地知府】的道德野心一定要处理,其它什么参事尚书就还好,不会太过分就不需要特别去换掉。
换完记得官员《封爵》增加忠诚,一开始第一次上朝不需要《开科》先《祭祀》以免天灾害国库大减
记得固定开科考试 选拔人才、刷名臣良将
这里附注一下,刷到【野心大武功高】的名人时,可派他为军队大将,大将武功越好、野心越好、打仗打越好,甚至还会帮你多打。
还有丞相、中央将军、太傅,一定要是"最优良"的人才,所以一定要用名臣良将。
暂无公开官方攻略因为很多游戏公司并不会公开游戏的攻略,而是让玩家自己进行探索和挑战,但可以参考一些游戏玩家自己总结的攻略和技巧。
玩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论坛、社交媒体或游戏视频平台等途径,搜索或发布帝成2的攻略和心得,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另外,多尝试不同的游戏策略和战术,加强自己的游戏技能和经验,也是[_a***_]游戏水平的关键。
皇帝成长***2健康怎么加?
1、恢复体力和健康,最重要的就是休息了。在养心殿内可以选择休息一会儿或是一整天,体力和健康值会一起恢复,休息时间越长恢复得也就越多。
2、出现健康低下的情况时,可以选择前往太医楼就诊。在这里,大家可以让太医给自己把脉或是诊断,健康值可以上升不少。(治疗会消耗少量的体力,要多注意人物的疲劳)
3、在炼丹房中服用特殊药物,增加体力和健康的上限值。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去***看看,有可能会碰到仙人道长,他会赠与你特殊的丹药。
4、在响午时玩家可以前往郊外,进行围猎活动。每次围猎都会提高人物的健康上限,体力值也能稳定在更高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