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放学时间,小朋友们在操场玩耍时起了冲突,家长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二胎家庭中,老大刚入园往往不如同时期的老二会处理人际关系;面对***,老大相对于老二束手无策、难以化解。因此,家长分别面对两个孩子与小伙伴的矛盾冲突,也应该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引导。
1、老大刚刚入园的时候与同学发生冲突,我会及时过去,站在她的身后教她一些小策略,帮他缓解气氛,指导他如何处理纷争,这是因为老大在家庭中从来没有处理过与同伴之间的***,他缺少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你让他在毫无经验积累、知识填充的状态中自己慢慢摸索,显然不如抓住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待人态度和情绪情感的发展进行实景演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所说的去帮助他,不是帮他打回来哦,是教他如何化解矛盾的技巧与策略,甚至只是语言表达。比如:
(1)被争抢的玩具可以两个孩子一起玩的,尽可能引导他们一起玩,学会合作。
(2)只能一人玩的玩具,可以建议他们轮流玩,学会互助。 (3)当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玩具,可以引导他们交换玩。 (4)当别人不同意交换玩具时,应该引导尊重对方,不可以强制;如果实在说服不了时,可以另外找一个新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
2、老二在入园后发生矛盾我不会立刻冲上前。因为在二胎家庭中,两个孩子从小就经历了各种***磨合,老二从小就在家庭中已经学会了基本的处理***、化解矛盾的技巧,那么当他在幼儿园。与其他的小朋友发现发生了***的时候,我会静静的在旁边先观察一下他自己如何处理***。形势严峻到产生肢体接触或哭闹等对立情绪比较明显的冲突反应时,我才会上前去协助他:
(1)先让冲突的双方隔开,只有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处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2)需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盲目行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指责别的孩子或一味埋怨自己的孩子都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3)根据冲突的起因判断是非给予不同的处理。如果是对方孩子不对,可要求自己的孩子原谅对方;如过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应该要求当面向对方道歉,得到对方的谅解。
(4)最终还是要引导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和交往。
矛盾冲突是幼儿同伴交往中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现象。同伴间的冲突过程反映了幼儿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特点和水平。
同伴间的冲突过程既反映了幼儿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特点和水平,又为其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家长一定要稳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因材施教的将孩子行为引导向好。
幼儿园放学后,很多小朋友都会在家长的陪伴下继续玩一会儿再回家。这时候的小孩子在自己的爸爸妈妈面前会更加放松,更加会把贴近自己个性的一面展示出来。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冲突在所难免。
育儿三年左右,育儿活动中便增加了人际交往的部分,孩子入园后开始有了雏形的社会生活,开始与小朋友们交往,有过送园经验的家长都会知道,放学后孩子在操场上玩各种***设施的这段时间很考验家长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家长,一方面孩子还小,需要家长的时时看护,不能像中大班的家长那样一边聊天一边等孩子玩够回家,另一方面孩子的确需要家长帮助去化解一些“危机”。
把孩子的每次的情绪失控当做成长的机会
小孩子们玩在一起,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挫败感引起的情绪失控,比如相互推搡、抢玩具、误伤、故意推打、被疏离、玩游戏被阻拦等等。
每当孩子情绪失控,切记不要越过事情本身,用一个小玩具把他哄好了事,更不要埋怨、盲目批评或讽刺孩子,孩子没能解决问题,家长是有责任的,应该积极的为孩子做工作,直到遇到相似的问题,孩子可以独立解决,这样就实现了成长的目的。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和我的一次经历。
1.旁观不做声,静看事态变化
我家的小男孩游游,现在读小班,一次放学后他很想去玩滑梯,便径直跑到旋转滑梯那里,刚跑上去,一个大班的小姐姐见他来了就迅速堵在滑梯的台子上,不让他从通向旋转滑梯的通道通过,小姐姐什么也不说,只死死堵在那里,游游也没有示弱,双手推着小姐姐,他已经开始生气了,两个人僵持起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难说……
我在一旁默默地关注着,没有插手多嘴。
2.确保在冲突时双方的安全
虽然是那位小姐姐先堵在那里的,但这时游游已经在推她了,只不过力量差距悬殊,小姐姐纹丝未动,有了身体接触,就要关注安全问题。
我本能地靠近了游游,防止他用力太大从台子上掉下来。我依然没做声。
3.哭了也先别管
僵持了一会儿,小姐姐还是不说拦住他的原因,也不让开,再加上游游推了半天也推不动,于是他恼羞成怒地大哭起来。
这时很多家长就要开始安慰了,游游的姥爷听到哭声赶过来,刚要上去把游游抱下来,被我拦住了。
事情还没结束,家长就不要急于安慰,说不定小姐姐会有所解释或让步呢,这件事就会自然化解。
4.欠孩子一个说法,不要草草了事
可惜直到最后,小姐姐也没做任何解释,倒是说了句“对不起”,可是游游的情绪已经失控,道歉已经没用了。
小姐姐最终被她后到的妈妈接走了,只留下游游自己在上面哭,根本不再想玩滑梯了,倔强地握住栏杆不松手不下来,姥爷上去百般哄也没效果。
这时我脑子里就在想,为什么小姐姐道歉了,都走了,他还在是不下来?
也许孩子觉得事情莫名其妙,觉得受了委屈,他想要一个说法。那我就上去给他一个说法,光哄是没用的,他也许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5.缓解失控情绪三部曲
第一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
把事情的经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原原本本给孩子讲一遍,这一点相当重要;
第二步,替小姐姐解释一下
我在旁边只关注不打扰,实际上帮助我看清了整件事: 小女孩在游游上来前就在滑梯通道上堆了不少雪块,可能这是她的“粮食、玩具”之类的,他担心游游会把雪块踩坏,所以拦住他。
小女孩其实也只是在认真的玩游戏而已,只是她不明白这件事是需要解释的、其实还有别的办法让他们双赢。
那么我就替她向游游解释原因;
第三步,简单地说明当时的双方应该怎么做
我对游游说,小姐姐显然应该跟游游解释清楚,不该那么霸道地拦在那里,因为滑梯是大家都可以玩的。而当时的游游,应该问一问小姐姐:“为什么不让过?” 不该什么都不问就伸手推人家,游游可以这样对小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让我过?你说一说,我帮你想办法,比如我可以从雪块上迈过去,或者我可以帮你把雪块运走……”
也许让三岁孩子说出这些话很难,但至少引导他去尝试,树立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的话说完了,游游松开了紧握的栏杆,不再哭了,有些释怀的跟我们回家了。
帮助孩子处理这件事,我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说,只是在说着事情经过。而帮助孩子把事情理清,特别能帮助孩子回忆整件事情的经过,而忽略让他气恼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帮助他锻炼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将一次次的冲突带来的情绪失控,变成成长的经历。
幼儿园的宝宝们在放学时都喜欢在幼儿园里再玩一会。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家长该怎么做还是要分情况的。
如果孩子们只是口头发生冲突,并没有扭打在一起,那么家长们可以静观其变。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过了一会又玩到一起了,回家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宝宝,刚才在幼儿园妈妈好像看到你跟某某吵架了,为什么呀?让孩子自己说出原因结果和他们的处理办法。再给予肯定的赞扬。这样下次宝宝们遇到相同情况,还会自己处理。
如果宝宝们发生肢体冲突,扭打的厉害,家长们可以介入,及时阻止宝宝们继续。这时他们肯定会哭,没关系,可以跟他们这样说:妈妈只看到你们在打架,但是你要是一直哭,妈妈就不知道原因啦,给我说说吧。当孩子说出原因后,帮助他分析,到底是谁的不对。如果宝宝不对,引导他自己主动道歉,宝宝,你看,这件事你觉得你做的对么?不对呀?那你该怎么做?老师说了做错事要道歉?那宝宝最勇敢了,我们知错能改,宝宝去给小朋友道歉吧,妈妈给你加油。当宝宝自己去道歉后,家长应赞扬他。
这样宝宝就学会了对错,学会了自己道歉,从而锻炼了自己。
很多家长见到宝宝们起冲突,要不马上让宝宝道歉,要不拉着宝宝就走,这样做其实不好。小朋友们起冲突,大多一会就又和好了。如果硬让宝宝道歉,他们便不理解道歉的原因。所以家长们还是需要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