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成本为何需要剔除折旧和摊销?
计算经营成本要剔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
经营成本即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是为了方便于进行经济评价,从总成本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费用。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发生损耗而贬值,人们将其价值逐年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转化成货币资金。折旧费是一笔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资金,它不是真正的现金流出。因为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已经流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一次流出,否则会发生重复计算。在投资项目评价中,所谓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应当是真正从所分析的系统中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所以,在经营成本中不包括折旧。同理,也不包括摊销。
分析折旧计入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对各报表产生什么影响?
折旧计入生产成本与计入管理费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现分述如下:
一、折旧计入生产成本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这里又要分三种情况:
1、折旧计入生产成本,如果期末该批产品尚未完工,它就以在产品的方式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期末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减少;对利润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主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总体无影响,只影响其中的小项“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的减少”。
2、折旧计入生产成本,如果期末该批产品已完工但尚未销售,它就以产成品的方式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期末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减少;对利润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主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总体无影响,只影响其中的小项“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的减少”。
3、折旧计入生产成本,如果期末该批产品已完工且已经销售,它就会引起固定资产净值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应交税费增加,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增加,净利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减少,应交税费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对利润表的影响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主营业务成本增加,所得税费用增加,净利润增加。如果收到了现金,则现金流量表主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如果挂应收账款,则对现金流量表主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中的小项“固定资产折旧”和“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产生影响。
二、折旧计入管理费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引起固定资产净值减少、应交税费减少和未分配利润减少。
2、对利润表的影响:引起管理费用的增加、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减少。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对现金流量表主表无影响;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中的小项“固定资产折旧”产生影响。
折旧什么时候进费用什么时候进成本呢?
折旧费用也称折旧额,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费用。折旧(depreciation)是指资产价值的下降。
由于折旧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一般都把它作为间接费用处理,按它的经济用途和使用地点计入有关的综合费用。
比如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的折旧费项目;***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应记入***生产费用明细账有关项目;企业行政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折旧费项目;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记入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账中的有关项目。
折旧和摊销怎么算?
折旧和摊销的区别是:
1、折旧的是资产,摊销的是费用。折旧一般指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2、折旧和摊销都是逐步的计入成本费用,但是计入的期限长短不同。折旧至少两年以上。而摊销除了长期待摊费用以外,都是一年内摊销完毕。
3、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4、摊销就是本月发生,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长期待摊的费用核算。
5、折旧和摊销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而摊销的计算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