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第一次参加部门聚餐,应该注意什么?
1、座位 座位不是你想坐就能坐,一定是领导先坐,一级一级的坐完,最后才是你职场小萌新的座位。一定不要进门谁都不管直接坐下,可能你不留神就坐到了主位。
2、敬酒规矩 每个酒桌的规矩不太一样,一定要先观察你们单位是什么套路。 不要盲目形式,不然就落下个不懂事的评价。
3、有眼力见 注意观察领导的行动,领导缺酒了,赶紧把酒瓶递过去,领导筷子掉了赶紧找服务员要双新的。
1.注意聚餐的主题,每一次工作聚餐都是有主题的,要维护领导的意思,就算很想与亲密的同事在一起聊天也要忍住,把精力放在当天的主人公身上。
2.学会观察,观察一下其他职员的表现,看看部门里领导和下属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属于上下级分明的那种,就少说多看;如果是比较融洽的,可以表现得活泼一些,聊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3.用放松的状态就餐,如果一个人的天性不活泼,那么上蹿下跳刻意制造活跃气氛不仅会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还会成为同事们的笑柄。毕竟一个团队中,总有几个活泼开朗者可以调节席间气氛,你如果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笑话太冷没人响应,可以主要负责吃饭任务。
4.通过细节让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变得轻松起来,如果想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善意,即使不愿意多说话,那么在大家就座的时候,如果是女同事,可以从外形的细节上表示自己的关注,用“你的衣服真漂亮,款式好适合你呀”等简单的话语来赞美她,也可以增加你们的亲密度。
5.如果在酒桌上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时,最好不说话,保持一个笑容就可以了。沉默也比说错话要好。千万不要因为怕冷场就乱说话,要记住,冷场是在座所有人的责任,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因此,不用内疚,也不用急着找话题。
6.以合适的理由离席,如果因为会餐的时间过长,而且大家都百无聊赖、无事可谈的时候,你又真的有事,想离席怎么办,可以借口有别的事情提早离席,比如说“就在这附近我还有一个约会呢,我要过去一趟”,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你是借故离席,但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也就不会有人再关注你的离开了。
与人沟通慎用的称呼语,在工作场合,如何称呼对方?
在工作场合如何称呼对方?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情况下职场人员都是会比自己大(职场萌新一枚),但是又会遇到职位上比自己低的人,这个时候通常都会用某哥(姐)作为称呼,这样既不会尴尬,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如果遇到比自己只为大的,不管这个人是否随和,都建议用上司(对应的职称去称呼),这样显得你比较注重上下级关系,同时也比较尊重上司!
“头儿”、“老大”、“亲”、“眼镜”、“老*”……这些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称呼,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究竟什么样的称呼最合适呢?
职场上的称呼,运用得当,可以拉近上下级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好的话却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个人觉得,职场上的称呼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一家公司里用什么类型的称呼,与企业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同事之间的称呼其实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公司文化氛围较宽松、老板管理风格相对Open的公司里,同事之间一般互叫名字,或是叫对方的英文名字。我的上一家IT公司即是如此,公司学习企业文化很酷的美国公司Google,同事、领导之间都习惯叫名字,称呼老板就是英文名字,如果带着职务名称称呼同事,反而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在注重学习文化氛围的公司或培训机构里,大家可以彼此称呼“老师”。
在等级观念较重的企业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当然,在私下里,同事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但使用昵称要注意把握分寸,特别是称呼不能带着人身攻击的味道。
要做到称呼得体,还得看场合。在办公室、会议室、谈判桌等正式场合,要用正式的称谓;在聚餐、晚会、员工活动等场合,则可以随意一些。
产品经理们怎么读app这个单词?
正确发音是[æp],即“诶普”。如图:
但大多数人都读“诶屁屁”。
***是英文***lication的缩写。英文缩写规则,大概分这么几种:
1 首字母结合
比如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坚合众国,缩写是U.S.A;
2 收缩
如doctor医生,缩写是Dr.;
3 截短
如weblog网络博客,缩写是blog;
4 单词缩合
如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缩写是SIM卡。
但具体到中国,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缩写形式,都把字母分开读,比如:
exe,mkv,jpg,rar,USA,IPO,UGG,PPT……
所以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单词,肯定第一反应读作诶屁屁啊,习惯使然。
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中文语境中,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英语的几种缩写规则,要求人们都正确的发“诶普”,是不是太为难我胖虎了……
BTW,我觉得作为互联网行业内人员,比如题主提到的产品经理,没必要去拿自己的行业标准去要求外行来理解,反而,我们要去适应用户的需求,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用户都读诶屁屁,我也读诶屁屁。这样大家交流起来没有障碍。
互联网行业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对象”“断点”“业务”“字符”“命令”“提交”“类”“继承”“交易”“函数”“访问”“断言”“并发”“批处理”……这些字,只要不是文盲都认识,但这些名词在内行和外行眼里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哪怕是“应用”这个词汇,做技术的会联想到软件、应用程序,但普通人第一概念应该是“适用需要,以供适用”这个汉语本来的意思吧。
我很反感在有些***上看到的用户提示语,会出现上述只有技术人员能看懂的词汇,比如“交易[_a***_]!”“访问失败!”把用户吓一跳。
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用户,看到什么“交易”之类的字眼,只会想到跟钱有关的事情,其实可能只是某个页面打不开罢了。我们做产品的,要尽力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如果搞的让人难以理解并且受到惊吓,用户只会快速的离开你。
在下不才,目前掌握三门外语,我觉得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不论是人-人语言,还是人-机语言。在交流中,沟通效率最高的、接受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最佳解决方案。
再一个,就算你知道***的正确发音是诶普,但周围人,甚至公司领导都在说诶屁屁,你好意思去纠正别人吗……我选择不纠正,跟大家一起读诶屁屁,我觉得还挺好听的……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Д°)╯作者名片萌新成长日记,守护地球上每一只小萌新。
这里不仅有职场的秘密,还有你的真心和勇气。欢迎关注 ❤